(一)稳就业工作扎实推进
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.54万人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.61万人,帮助困难人员就业3.19万人,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.53万人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.51亿元,扶持2.27万人成功创业,带动就业8.62万人。二是有效控制失业,保持就业局势稳定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累计向17.33万人(次)发放失业金1.75亿元、向4.16万人(次)发放价格临时补贴723.16万元、向6914家(次)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费1.25亿元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。三是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培训工作。2016-2019年落实培训补贴共计1.55亿元。四是着力推进扶贫车间(作坊)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。2018、2019年全市扶贫车间(作坊)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劳动力共计2.70万人,其中贫困劳动力1.53万人。
(二)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
一方面参保人数逐年上涨,截至2020年9月底,全市养老保险参保218.37万人,比2019年底的209.64万人增加了8.73万人。另一方面缴费人数也保持稳定,截至2019年底全市企业城镇职工实际缴费人数29.59万人,占参保职工人数31.21万人的94.82%,5年来基本保持在95%左右。在此基础上,基金收入逐年攀升。2019年,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6.46亿元,比2015年的16.24亿元增加了10.22亿元,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均缴费额42336元,是2015年度人均缴费额27252元的1.55倍;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9.79亿元,人均缴费额270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3.29%。同时我市社保基金支撑能力也稳中有升,2019年底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年末滚存结余53.71亿元,年度基金支出31.91亿元,静态可支付20.2月,比2015年底增加5.55月;在待遇发放上也能保障按时足额,2019年累计为全市16.63万名机关、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4.95亿元,是2015年养老金支出22.07亿元的2.49倍。全面完成15.81万名机关、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,补发养老金1.4亿元,实现待遇上涨“十五”连调。
(三)人才活力不断迸发
截止2019年12月底,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.32万人,完成规划任务总量的47.14%。同时开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,2014年至今,共举办了七期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,自2014以来,我们共举办了七期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,先后有36人次院士、180人次专家来堰,为394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92个,开展讲座49场次,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7个,有力的助推了十堰产业转型升级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,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。2016年到2020年6月之间,组织开展“春风行动”、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各类专项招聘会75场,进场单位6996家,共提供岗位30.73万个,进场求职人数21.59万人次。2016年至2020年6月,共计举办校园招聘会17场,进场4415家单位提供12.17万个岗位,进场人数5.87万人次,招聘会现场初步达成求职意向2.13万人次。
(四)劳动关系日趋和谐
一是加强企业用工指导服务。加强对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服务和政策宣传解释等工作。二是调解仲裁不断规范。2019年全市仲裁收案1432件,结案1386件,结案率96.9%,调解成功率67.69%。三是稳步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,对已纳入薪酬制度改革的6家国有企业,已基本兑现到位。四是扎实做好治欠保支工作。2019年全市共查处欠薪案件260起,为4827名农民工追讨工资4138.18万元。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数量、涉及欠薪人数和欠薪金额分别下降了61.19%、60.26%、67.47%。五是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,2019年末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3%。
(五)人社扶贫工作成效明显
一是就业扶贫扎实有效。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9.86万人,截止10月底,实现转移就业31.66万人。全市有组织输出贫困劳动力6914人,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2806人,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841人。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920人。二是社保扶贫稳步推进。截止9月底,我市贫困人口符合保费代缴条件33.79万人,实际代缴33.79万人,落实保费代缴资金3379.08万元。三是积极做好建档立卡“两后生”技能脱贫工作。2019年度“两后生”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完成比率为100%。四是做好退捕渔民安置工作。全市共有退捕渔民3080人,截至10月底,全市需转产安置渔民总数2417人,已实现转产就业2414人。全市符合参保条件3057人,已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。